新锐股份将业务延伸至下游工具行业总投资约9.27亿元

来源:中国网 作者:叶子琪 时间:2021-12-25 17:24 阅读量:5607   

今年新上市的18家科创板新材料公司乘着资本东风,在新材料领域动作频频,惠及电子信息,生物医疗,汽车工业等众多下游产业。

新锐股份将业务延伸至下游工具行业总投资约9.27亿元

收入渐丰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竞争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伴随着在智能制造,电子通信,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实现突破,中国新材料行业规模今年有望突破7万亿元。BDO作为原料的电石供应依然无法缓解,成本处于高位,部分装置还未重启,所以本周价格再次上涨。

最近几天,厦钨新能公告,公司拟与雅化锂业以及沧雅投资在四川省雅安市设立合资公司,分期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总投资约9.27亿元其中,首期建设2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并计划于2023年4月投产此举标志着厦钨新能在正极材料方面正式涉足磷酸铁锂材料

锂电池和高镍三元电池等储能设备的发展,对上游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的需求大增今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在成本的带动下,动力型磷酸铁锂价格也随之快速上行,均价从1月的3.9万元/吨上涨至近期的9.3万元/吨左右,涨幅高达138%

2021年前三季度,厦钨新能实现营业收入103.13亿元,同比增长98.59%公司表示,其生产的高电压钴酸锂及高性能动力锂电池用三元材料,配套用于ATL,松下,比亚迪及宁德时代,中航锂电等国内外多家知名电池厂商的产品

我们致力于把纳微科技打造成微球领域的‘隐形冠军’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表示,公司注重在核心产品,关键节点上的研发,以小而精的高科技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纳微科技生产的高性能微球材料应用于胰岛素等生物制品类药物生产当中,展现出微球材料特有的竞争力目前,纳微科技市值已超350亿元东吴证券认为,纳微科技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

绿色渐浓

在上述18家企业当中,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占近四分之一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头部企业湖南裕能的IPO申请也在受理中

公司超高镍正极材料产品目前处于吨级送样阶段振华新材表示2018年至2020年,振华新材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收入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50%,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收入呈现梯级增长,分别实现收入1.96亿元,4.68亿元,6.10亿元

在盐湖提锂领域,唯赛勃的纳滤膜具有很多优势唯赛勃董事长谢建新表示,公司采用的膜法提锂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锂回收率高,也更加绿色环保公司的膜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青海的部分盐湖提锂项目

海优新材主要从事特种高分子薄膜研发,生产和销售,2020年公司光伏胶膜的有效产能全球份额超过10%借助登陆科创板,公司在光伏产业链中游进一步扩张浙商证券预测,公司各基地全部达产后胶膜产能将提升到6亿平方米,市占率有望超过20%

成长渐佳

对于科创板上市公司而言,其更擅长在技术上寻求新突破,以提高竞争力科创板高性能纤维第一股同益中在2000年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公司将技术着眼点放在研发新型纺丝工艺,无弯曲高性能织物,低蠕变产品以及超轻,超软防弹防刺制品等产品

同益中深耕塑化行业近20年,积累了上千的案例库,可为客户提供贯穿全流程的专业技术解决方案东吴证券认为,同益中能够有效挖掘下游客户痛点并提前介入,借助其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目前,同益中的下游终端品牌商包括华为,VIVO,小米,比亚迪等众多有影响力的企业

凭借新材料方面的优势,新锐股份将业务延伸至下游工具行业目前,公司生产的钻头广泛应用在国际国内的大型矿山,江西铜业,包钢集团,首钢集团,鞍本钢铁集团等都是公司的客户

我们现在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合作金属陶瓷项目新锐股份董事长吴何洪透露,这一产品在切削领域有望替代硬质合金,成为更经济的新材料,也有望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伴随着技术,市场的不断突破,2021年科创板新上市的新材料企业,有望交出令投资者更满意的业绩答卷。可降解塑料行业,BDO重回高位,PBAT成本上升。PLA本周主流出厂价稳定在6-3万元/吨左右,而PBAT本周主流出厂价也稳定在2-4万元/吨,部分企业仍因原材料BDO价格偏高或短缺而关停。从原料来看,由于部分装置停车但下游开工受限,本周PTA价格小幅上涨。随着工厂逐步恢复,下游需求清淡,己二酸价格波动下降。需求方面,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发布《“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明确指出2025年我国塑料污染的目标,可降解塑料需求全面上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时尚速递